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日常 > 正文

精益导入(精益导入过程中应该从哪个部门入手)

2023-12-13 14149 0 评论 工作日常


  

本文目录

  

  1. 如何推行精益生产
  2. 企业精益生产如何导入
  3. 精益六西格玛和卓越绩效导入区别或者一致性
  4. 企业如何导入精益生产

一、如何推行精益生产

1、精益生产利用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来消除浪费,着眼于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

  

2、(1)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Poka-Yoke)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质量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保证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3、(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生产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的车间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的紧凑,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节约生产时间。

  

4、(3)消灭库存。把库存当作解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l-piece-flow)。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实现单件生产流程和保持生产过程的流动性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同步一在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流程里,必须平衡生产单元内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项操作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

  

5、平衡一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人员,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载一会儿过高,一会儿又过低。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库存,而这个数量就取决于相邻两道工序的交接时间。

  

6、实施单件生产流程、同步和平衡这些措施,其目标是要使每项操作或一组操作与生产线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Tact time)相匹配。单件产品生产时间是满足用户需求所需的生产时间,也可以认为市场的节拍或韵律。在严格的按照Tact time组织生产的情况下,产成品的库存会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下面的。个例子中,将会深入研究Tact time)。

  

7、仅仅对生产流程予以持续的改善,还不足以实现精益化生产,还要进一步改善生产流程中的个别活动,以更好的配合改进过的生产流程。在没有或很少库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机器检修、待料的停工时间和减少废品的产生。

  

8、(l)减少生产准备时间。减少生产准备时间一般的做法是,认真细致地做好开机前的一切准备活动,消除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隐患。

  

9、·列举生产准备程序的每一项要素或步骤;

精益导入(精益导入过程中应该从哪个部门入手)

  

10、·辨别哪些因素是内在的(需要停机才能处理);哪些是创、在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就能处理)

  

11、·尽可能变内在因素为外在因素;

  

12、·利用工业工程方法来改进技术,精简所有影响生产准备的内在的、外在的因素,使效率提高。

  

13、(2)消除停机时间。全面生产维修(Total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是消除停机时间最有力的措施,包括例行维修、预观个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和立即维修四种基本维修方式。

  

14、例行维修--一操作工和维修工每天所作的维修活动,需要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

  

15、预测性维修--利用测量手四分析技术预测潜在的故障,保证生产设备不会因机器故障而造成时间上的损失。其意义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16、预防性维修--一为每一台机器编制档案,记录所有的维修计划和维修纪录。对机器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做好彻底、严格的保养,适时更换零部件,保证机器不发生意外故障。

  

17、立即维修--一当有故障发生时,维修人员要召Z即来,随叫随到,及时处理。

  

18、由于在连续生产流程中,两道工序之间少有库存,若机器一旦发生故障,整个生产线就会瘫痪,因此消除停机时间对维持连续生产意义重大。TPM的目标是零缺陷、无停机时间。要达到此目标,必须致力于消除产生故障的根源,而不是仅仅处理好日常表现的症状。

  

19、(3)减少废品产生。严密注视产生废品的各种现象(比如设备、工作人员、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彻底解决。此外,那些消除返工的措施也同样有利于减少废品的产生。

  

20、提高劳动利用率,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二是提高间接劳动利用率。

  

21、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关键在干一人负责多台机器,这就要求对操作工进行交叉培训,交叉培训的目的是使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可以适应生产线上的任何工种。交叉培训赋予了工人极大的灵活性,便于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实现一人多机的前提是建立工作标准化制度。工作标准化是通过对大量工作方法和动作进行研究,以决定最有效和可重复的方法。工作时员工必须严格的按照标准化进行,其意义不仅在于直接劳动的利用率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因为出错保护和防止废品产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采用,确保了每一项操作只能按照惟一正确的方法进行。

  

22、在生产设备上安装自动检测的装置同样可以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生产过程自始至终处在自动检测装置严密监视下,一旦检测到生产过程中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便发出警报或自动停机。这些自动检测的装置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质量检测工人的活动,排除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返工现象也大大减少,劳动利用率自然提高。

  

23、间接劳动利用率随生产流程的改进和库存、检验、返工等现象的消除而提高,那些有利于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措施同样也能提高间接劳动率。库存、检验、返工等环节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并不能增加产品的价值,因而这些劳动通常被认为是间接劳动,若消除了产品价值链中不能增值的间接活动,那么由这些间接活动引发的间接成本便会显著降低,劳动利用率也相应得以提高。总而言之,精益生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它致力于改进生产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尽最大可能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劳动利用率,消灭浪费,按照顾客订单生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精益是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而不是最新的管理时尚。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让那些热衷于传统生产方式而对精益生产持怀疑态度的人,能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反驳。但是,那些坚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业,大多数在6个月内,有的甚至还不到3个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并且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好处。

  

二、企业精益生产如何导入

企业精益生产如何导入一、精益生产是一种生产管理的模式。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精益生产方式JIT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二、精益生产导入精益生产技术是无国界的,是通用的,但导入的方法却各不相同,因地区、因企业、因人不同而不同。日本企业的精益道路不适合我们(可能在韩国、台湾可以学),欧美企业的导入方法也不一定适用。中国企业一定要有适合自身的独特的成功导入模型。总结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和对很多企业的了解、与一些实践精益朋友的交流,初步总结出“精益导入路线图”,借此平台与实践或喜欢精益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并完善它。1.认同精益理念:精益的导入必须是一个从上往下的过程,所以首先中高层管理者必须达成共识,认同实施精益的必要性。这一点是精益生产实施的动力来源,没有高层的支持,精益生产的PDCA循环是“转不动”的。 2.工厂现状评估:精益生产不是因为“好”而存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从问题入手,是精益生产导入的最好切入口。现状评估通过全面价值流分析探索企业的系统性问题,并对于相应的解决方案。 3.推进组织设计:问题和方法已经摆在眼前,改变势在必行。“改变”是一次痛苦的蜕变过程,需要“蚕茧”突破束缚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个强有力的精益推进组织结构。 4.创建变革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成千上万的人来说,要让他们跟随精益变革的角度,让他们改变长期以来的做法,理由是什么?如果现在已经很好,为什么要改变?这些问题高层应该先想清楚,并清晰的告诉员工,今天我们要变,是因为什么?是现在的危机?还是即将面临的危机?还是... 4.改善项目:从那个项目开始?我们称之为试点项目。试点项目的选择很重要,因为这个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5.现场改善实施阶段:按照规划和计划实施现场改善,改善过程一定要坚持“现场”原则。改善不一定一帆风顺,但只要相信,任何的问题的客服,成功就在眼前。6.培养改善领导:现场改善阶段不仅仅是完成项目目标,而且在改善的阶段强化团队成员对精益的信心,培养他们精益的技能,未来这些人能以精益的理念和思维模式领导日常管理和带领新的团队实施改善。 7.系统设计: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精益生产或者是丰田生产方式仅仅是一种理念或方法,真正为我所用是把这种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最终行程自身的管理体系或管理系统。世界上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系统名称和模式,居于自身的特点建设自己企业的生产或运营系统是精益生产导入的重要里程碑。 8.系统推广: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总结系统设计前的经验和教训,从纵深展开企业精益生产系统的全面推过和运用,踏上精益企业的旅程。希望采纳,谢谢!!

  

三、精益六西格玛和卓越绩效导入区别或者一致性

1、二者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目的减少运营成本,优化企业流程,努力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2、区别是卓越绩效更多的是从自身考虑,炼的是内功。

  

3、精益六西格玛内外兼修,有自身的完善,也包含客户、供应商等。

  

4、当然也有的卓越绩效导入,是从企业战略出发,也能做到这方面。

  

5、从行业特性来说,卓越绩效基本什么行业都能做,精益六西格玛大多是生产制造类行业在做。

  

四、企业如何导入精益生产

是不是要推行精益生产,必须同时开始,全面开花呢?实际上精益生产并非一蹴而就的,丰田公司花了整整40多年的时间,才总结出现在精益生产理论和工具。因此,如果企业要实施精益生产,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循序渐进,不断改善。那从什么地方最先开始呢?

  

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以下原则仅供参考:

  

1、此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问题入手。以精益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引发相关的精益思想贯彻和延伸。

  

2、以合目标的局部入手,不断改善,带动全局。企业最常选择的局部改善如下:

  

3、企业的交货期总是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4、大量库存积压占用生产场地、导致现场混乱;

  

5、生产质量不稳定,导致大量退货和客户抱怨;

  

6、面临竞争对手的压力越来越大;

  

7、行业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急剧下滑。

  

不管您的企业的规模、性质、行业,如果您面临以上的这些问题,从技术上来说,转向精益生产管理方式都会让您得到的不仅仅是现金上的实际回报。

  

有少量企业启动了精益生产项目,项目结束后,却没有获得预期效益,谷唐咨询对这些企业的分析后,发现了以下4条最为主要的原因:

  

1、把精益生产当“运动”,做运动战。急于求成,缺乏“精益思想”,严重违背精益生产持续改进的基本哲学,精益生产的推进策略和切入点都不正确。

  

2、过于强调“工具”。并不深刻了解精益生产,只是照搬工具,把工具本身当成目的,致使工具与企业现状无法完美融合。正如用勺子喝咖啡,但勺子本身并不是咖啡。

  

3、缺乏相应技术。企业中缺乏精益生产技术人才,遇到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例如,并没有真正掌握精益生产的一些必要的实施方法、控制方法、测试手段等。

  

4、缺乏管理手段。这包括来自企业高层的支持,正确的精益生产推广策略和宣传,以及相应的人事政策配合等。无法将精益生产融入到日常管理当中,就无法实质上进行持续改进。


复制成功